202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5篇(精选文档)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举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人物感动着、感动着。从2003年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5篇,供大家参考。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5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篇1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举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人物感动着、感动着。

从2003年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都坚持收看,认真地聆听着那些感人的故事,认真地品味着每一段颁奖词;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段故事,成为我前行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剂、推动器。

非常感谢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带来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暨颁奖典礼”,这是一档让人们体味感动、仰望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灵魂的好节目。我一发现他,就把他当做一个滋养自己心灵、软化自己感情、培育并保持自己有一颗能感动的心的好节目;事实上,我的这个想法在观赏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 都能得以实现。

至今还记得,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还在行进中,我就在感动中写下了“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评选之感动”,记录下对于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老师李桂林、陆建芬贤伉俪二人在天梯小学坚持十八年的感动。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我灵魂得以洗礼、升华的时刻,我自己很清楚: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崇高的伟大的灵魂,都有着一种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些崇高的灵魂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我这一辈子无法达到的;正如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做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仔细看看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中的“好人们”,那个不是做好人做好事十多年、几十年——陪聋哑儿子读书十六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帮助“发小”三十九年的陇海大院的哥们、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的张纪清、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辉等等。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让我的心与情得以进一步软化、激发、培育和提升的好时刻;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故事,让我的心更加温婉、温润,更能被感动、感化。至今,我还能有一颗似乎与年龄不符的能够感动的心;至今,我还有一些能够让自己骄傲的激情,我要感谢诸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之类的节目、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会很好地珍惜这些人物、这些故事带给我的精神滋养、文化陶冶,我会继续努力地让自己有一颗能够感动的心,有一份能够有一定热度的激情,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快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篇2

2月17日20时,《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已故的志愿军空战英雄、抗美援朝一等功臣王海上将,获得“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荣誉。

云上国防特刊发纪念王海将军文章,缅怀老一辈空军战斗英雄英勇无畏、血战蓝天、空中拼刺刀的战斗身影,追随战迹、告慰英雄、以觞读者。

王海将军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

1950年5月,王海从第四航校速成班毕业,成为人民空军的第一名歼击机飞行员。同年7月,分配至中国空军第四混成旅第11团任中队长,此时他所驾驶的,还是苏制拉-11螺旋桨战机。

然而,仅仅在1个月后,体能、勇气和技术过硬的王海,就调到第10团,学习驾驶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喷气式战机——米格-15。此时的他还不会想到,仅仅不到一年之后,他就要驾驶着这架陌生的战鹰,向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军——发起攻击。

这一年,王海24岁。

01带着铁皮副油箱起飞迎敌

年轻的中国空军,在战火中成长。据王海将军回忆,他所在的第10团,在米格-15上进行了3个月的改装训练,平均每个飞行员仅飞行了16个小时25分。在基本掌握了新型喷气战机的驾驶技术后,这批年轻的飞行员们,就于1950年10月19日投入了保卫上海的防空任务。

战局变化瞬息万变。仅仅在十几天后,为了应对抗美援朝战场美国空军的袭扰,王海所在的空军第四混成旅,就奉命北上沈阳(后改编为空军第四旅、升格为空军第四师,简称空四师)。1950年10月,空军第三旅在沈阳成立,先后接收第六和第四、五航校毕业学员88人,开始了紧张的战前飞行训练。10月31日,空三旅升格为空三师,因缺少飞行骨干,就把飞行时间较长、技术过硬的王海,从空四师调到空三师任第9团第一大队大队长。第9团的副团长,是他东北老航校的老同学、后来成为空军副司令、引入苏-27战机的传奇飞行员——林虎。

王海到空三师报到时,正是部队飞行训练最紧张的时刻。为了尽快的驯服新式喷气式战鹰,空三师指战员们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数九严寒,起五更睡半夜来保证飞行,即使春节也不休息。年轻的飞行员们几乎把有限的飞行时间掰碎,前三个月练习基本驾驶技术,从航线起飞、双机编队、双机航法、双机攻击、单双机攻击、四机格斗等课目练起;后两个月就要进入空战战法训练,苦练双机和四机追踪、单机格斗、八机航法、团编队、对地侦察照相、八机高空航法等高难课目。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了米格-15的飞行和战斗技能,平均每名飞行员飞行时间达到56小时53分。

按世界惯例,训练喷气式飞行员,一般需要300飞行小时以上,美国规定要求500飞行小时。但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陆军战友正在被敌人轰炸,留给空三师的战前窗口非常有限。1951年4月,空三师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序列,这些飞行时间还不到100小时的年轻飞行员们,正式担负起了战斗值班任务。

需要指出的是,就在1950年12月,当苏方向中方移交100架米格-15战机时,并未提供配套的机载铝制副油箱。或许在苏联人眼里,副油箱就是简单的密封铝壳,没有多大技术含量。然而,在当时百废俱兴的中国,连这种简单的铝制加工工艺也不掌握。为了保证空军参战需要,时任沈阳北陵飞机厂厂长的熊焰,不得不临时雇佣大量制壶手工匠人,采取白铁皮做骨蒙皮、铆钉固定、锡焊密封的土办法,为空军参战战机敲出了3027个铁皮副油箱。

就这样,王海和他的战友们驾驶着米格-15战机,挂着白铁皮做成的土副油箱,走上抗美援朝战场,与号称世界一流的美国空军展开了一场殊死大搏杀——这就是当时中国空军蹒跚起步时的条件,朝鲜上空的搏击,注定是一场生与死、勇与智、战与技、血与火的考验。

这一年,王海25岁。

02血性小伙乱拳打懵“老飞鸟”

在志愿军空军入朝作战之前,朝鲜半岛的天空基本是美国空军的天下。美军投入朝鲜战场的飞机多达1200余架,英国、澳大利亚、南非联邦以及韩国也投入了100余架飞机。占据绝对优势的敌方空军在战场上横冲直闯、如入无人之境,缺乏防空火力掩护的志愿军地面部队,几乎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牺牲。

1951年夏季,抗美援朝战场出现战略相持态势后,为了重新扳回优势,新任美国远东空军司令奥托·威兰借助空中优势,对志愿军发动了疯狂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即“绞杀战”。侵朝美国空军的兵力已由战争初期的14个联(大)队增至19个,作战飞机达1400余架。美国战术空军从朝鲜半岛南部新建的水原、大邱等5个机场起飞,对朝鲜北方的交通线展开狂轰滥炸。美第5航空队每天甚至为每个战斗轰炸机大队划定一段15-30英里长的铁路,安排进行分段轰炸。8月底时,朝鲜北方1200公里长的铁路线,仅剩下290公里能通车。从9月开始,敌人平均每天出动飞机5批100余架进行集中轰炸,逐步压缩轰炸范围,对一个点连续反复轰炸,对一段、一点局部交通线造成深度破坏,使志愿军和人民军难以修复

为了掩护朝鲜半岛北部交通线,年轻的志愿军空军不得不采取“边打边建,边打边练,在战斗中锻炼成长-小编§ ”的方针,分批紧急入朝参战。当时,志愿军空军勉强能上阵的仅有2个歼击航空兵师,1个轰炸机团和1个强击机团。志愿军飞行员在喷气式飞机上只有十几小时至几十小时的飞行经验,最多不超过100小时,更谈不上空战经验。不仅飞行员的技战术尚不熟练,指挥员也不善指挥,有的对空战还是门外汉。这支年轻的空军第一次上阵,面对的就是世界第一流的空军——美国空军。美军飞行员约有半数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都是消耗过成千上万吨航空油,飞过上千小时的“老油条”,拥有丰富的空战经验。所幸我方米格-15在作战性能上,与美国空军装备的F-86飞机基本相当,优于美军F-80、F-84战机,对强敌尚有一搏之力。

1951年10月20日,在先期入朝作战的空四师转回二线的同一天,包括王海在内的空三师50名飞行员,驾驶50架米格一15歼击机,编队开赴前线机场,接替空四师担任掩护泰川一带新建机场和平壤至安东一线交通运输的任务。在出征誓师大会上,王海代表本大队全体人员立下誓言:“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们将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去夺取空战的胜利。别看我们都是没有打过空战的新手,我们决不怕美国那些‘老油条’,我们有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而决不被敌人所压倒!”

11月4日,空三师7团首战告捷。三大队大队长牟敦康、副大队长赵宝桐击落美军2架F-84、击伤1架。同一时期,初上战场的王海一大队经验不足,几次升空出动也没抓到敌人。据王海回忆,“由于我们不会搜索目标,最初的几次战斗起飞,都是乘兴而去,扫兴而归。在空中一听到敌情通报,精力就分配不过来了。有的只顾看座舱内的仪表,忽略了向外搜索;有的心情急躁,东张西望;有的顾此失彼,只看一个方向。结果只是每天起飞、搜索、返航,再起飞、再搜索、再返航,瞪大了眼睛,就是看不见美机的影子。空战变成了空忙。”眼看着兄弟单位打下了敌机,一大队没有打下,压力太大了,飞行员们个个心急如焚。

空战是一门艺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11月8日,王海所在的空9团奉命出击,歼灭清川江一代的美军机群。在空战中,我军遭遇敌12架F-86战机,急于歼敌的一大队飞行员与美机混战在一起,美军几次企图攻击我落单飞机,但我军飞行员充分发挥米格-15良好的垂直机动性能,忽而跃升脱离、忽而俯冲攻击。美机对这种“新战术”完全摸不着头脑,占不到便宜后,只能撤离。

飞行时间不到100小时的我军飞行员,与飞行时间超过500小时的强敌,初次交手打成0:0,这个成绩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然而,王海却在回忆录中写到,“战斗没打好,主要是失于指挥,动作不灵活,顾东顾不了西。我思来想去,最后悟出了一条经验:空战是分秒必争的,战机稍纵即逝,一个空中指挥员,在指挥上必须当机立断,在动作上必须做到快、猛、狠。”

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战机很快又来了。11月9日,一大队再次出征,最初的目标是迎战平壤以南的8架F-84战机,可惜我军杀到战场时,敌人已经撤退。意外之喜是,一大队的王海、焦景文、周凤性、刘德林四人联合出击,击落了附近的1架英军FMK-8“闪电”战机。有了空战开门红的王海并不满意,他在飞行记录中写道,“这次空战的教训,首先是攻击时不是有掩护、有攻击地进行射击,而是轮流射击,形成了‘车轮战’的攻击方法。其次是不注意节约弹药,在攻击的四人中,三人都把炮弹打光了。第三是谁攻击完谁走,本来是可以继续佯攻互相掩护的,但我们没有这样做。”

在一大队党支部支委会上,王海和他们的战友们进行了几次复盘检讨。深刻认识到,志愿军的空中战士具有勇敢不怕死的精神,这是打胜仗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但仅有这种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熟练掌握技术和战术,才能更有效地打击敌人,以小的代价夺取大的胜利。如果不讲战术,不讲指挥,不讲协同配合,不重视发挥战斗集体的作用,只求个人战功,单机蛮干,势必会造成损失。

年轻的中国空军飞行员,正是靠着这种胜不骄、败不馁的劲头,总结空战、研究空战、苦练空战,从会开战机的驾驶员,逐渐成长为真正的空战英豪。为了在全体人员中树立正确的战术思想,一大队还提出了一些简明易记生动活泼的口号。如:“听指挥,守纪律,有掩护,有攻击,咬住敌机狠狠打,不让敌人占便宜”“攻击时要沉着,确实瞄准再开炮,别让炮弹打光了”“双机编得牢,中队保持好,攻击和脱离,指挥最重要,转弯和返航,警戒第一条”,等等。

11月18日,下午2时许,美空军9批184架飞机,北上轰炸永柔、清川江、安州等地。空三师出动18架战机迎敌。当机群到达清川江附近上空时,发现左方低空有60多架美军F-84战斗轰炸机正在实施轰炸。此时美机尚未发现我机,正是乘其不备突然发起进攻的好机会。

王海当机立断带领一大队6架战机,忽然从6000米高空一直俯冲到1500米低空,对着蝗虫般的敌机群发动突袭。美军战机突遭袭击,马上投下炸弹仓促应战。由于美军飞行员大多参加过二次大战,空战经验丰富,战法运用熟练,他们利用数量上的优势,迅速采用环形防御战术,每架战机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圆圈,当圆圈中任何一架美军战机受到攻击时,后面一架美军战机就会瞄准对方的机尾,使攻击者处于被动挨打地位,进而放弃攻击。

面对美军的“罗圈阵”,王海果断下令爬高占位,决定利用米格战机垂直机动性能强的优势,带领各机,先爬升到高位,再俯冲攻击,6架米格-15如同一把铁锤,狠狠地砸在美军的环形防御阵形上。经过中国机群的几次俯冲,美军的“罗圈阵”被打乱了。王海带领战友们抓住美军机群混乱的有利时机,连续攻击。战斗中,王海和僚机焦景文相互掩护,将射击距离缩短到五六百米距离内,瞄准开炮,各击落2架美军战机。孙生禄以1敌8不落下风,最终发扬“刺刀见红”的精神,抵近到距美军战机三百米距离内开炮,直接将一架美军战机打得凌空开花。此战,一大队创造了5:0的辉煌战绩,一仗打出了威风。

我军的胜利就是敌人的哀嚎。在志愿军空军和苏联空军的沉重打击下,美空军在鸭绿江和清川江之间的所谓“空中优势”受到了很大的削弱,被迫放弃对宣川、新安州铁路线的攻击。美空军战史承认:“共军米格占有数量上的优势,所以11月份在平壤以北它们到处得了主动地位,而联合国军所有飞行员,只能对共军飞行员所发动的进攻抵抗而已。”美国远东空军司令威兰在记者招待会上承认,对交通线进行空中封锁越来越困难了。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惊呼,中共在一夜之间就成了空军强国之一。

039颗红星与王海大队

1951年12月15日,空三师9团16架米格-15战机在副团长林虎带领下,前出平壤上空为兄弟部队提供空中掩护,王海和一大队战友也参加了这次战斗。在这次战斗中,一大队的王海、焦景文和马保堂、刘德林两个机组,在4:12的劣势兵力对比下,密切配合、交替掩护,圆满完成掩护任务。大一队还击落美机5架、击伤1架,取得了6:1的战绩。

不久后,空军党委根据司令员刘亚楼的提议作出奖励规定,“仿照苏联的办法,每击落敌机1架即在击落敌机的我机上涂上一个红五星”。这时,王海个人战绩已提高到击落击伤敌机5架,座机瞬间“升级”为“五星战机”。

1952年1月14日,王海所在的空三师完成了第一轮实战锻炼任务,奉命返回二线休整。从1951年10月21日至1952年1月14日,在86天的参战期间,全师总共出动飞机2138架次,进行大小战斗21次,共击落击伤美机64架,被美方击落击伤23架。其中第9团第1大队击落击伤美机15架,在全师8名个人战绩突出的人当中,他们占了3名:王海击落击伤美机5架,他的僚机焦景文击落击伤美机4架,飞行员刘德林击落美机3架。因此,第9团第1大队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1月30日,空军首长将空三师86天作战情况报告了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2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看了这份报告后,亲笔写下了“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的批语,使指战员们受到了鼓舞,更加勇敢地参加战斗,去夺取更大的胜利。

1952年9月-10月期间,王海奉命改装更先进的米格-15比斯战机。在随后的作战中再次击落击伤敌机4架,给自己的战机又添了4颗红星。紧张激烈的空战,使王海受到了更多的考验和锻炼,战术技术水平和组织指挥能力都有了一定提高。1952年11月,上级下达了新的任职命令,提升他为团长,成为人民空军中最年轻的飞行团长之一。

1953年1月26日,空三师完成了第二轮作战任务,满载着胜利的荣誉返回了沈阳驻地。在两次参战中,王海击落击伤美机9架,荣立特等功、一等功各一次,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他所带领的一大队也闪耀着29颗胜利之星,被空军授予“英雄的王海大队”称号。

王海将军晚年回忆,“打胜仗首先靠的是胆量,遇到事情不能胆怯,人一怕就完了。我当大队长的时候常对飞行员们说:‘天这么大,美国飞行员是人,我们中国飞行员也是人,我就不相信我们打不掉他们,而让他们把我们打掉。’除了胆量外,还要有过硬的技术和战术。”

“当我刚来到一大队的时候,大队成员多数是从陆军中选调来的。副大队长周凤性,中队长张滋、孙生禄。飞行员焦景文、刘德林、马保堂、冯全民、邱俊武、田畲、马连玉,都是在陆军中经过战斗考验的优秀分子,后来被选调到航校学习飞行的。他们都很年轻,却很成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组织纪律性。我虽然是大队长,但也是一名飞行员,大家天天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彼此亲如兄弟,结成了坚强的战斗集体。

“我们大队从不会打空战,到学会打空战,由不懂战术到讲究战术,从实战中认识到:要战胜敌人,以小的代价夺取大的胜利,单凭个人的勇敢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靠编队作战,靠密切协同,靠集体的力量。为此,我们大队明确提出:在空战中要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统一行动,密切协同,防止单机蛮干。在评定战果时,处于僚机位置的飞行员,掩护长机击落击伤敌机者,也记其间接战果,并予以奖励。这样做的结果,就使整个大队变成了打不垮、冲不乱的坚强的战斗集体。”

“我们大队的飞行员个个都是好样的、都有不怕流血牺牲、敢打硬拼的勇敢精神。勇敢的精神加上娴熟的技术,创造了辉煌的战果。一大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两次参加轮战,空战80多次,击落击伤美机29架,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在空三师6名被授予一、二级战斗英雄称号的飞行员中,有3名来自一大队。除了我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外,中队长孙生禄也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我的僚机焦景文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战果是辉煌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先后有孙生禄、刘德林、鄢俊武、田畲等4名战友在战斗中壮烈栖牲,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们热爱的一大队……”

按照世界空军惯例,空战中击落5架以上敌机的飞行员,可称为王牌飞行员。击落击伤9架敌机的王海,是中国空军中为数不多的王牌飞行员之一。今天,军事博物馆收藏的编号为079的米格-15原型机,是王海改装前的座机。而在空军小汤山航空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架编号为2249号的“王海座机”,是王海改装后的米格-15比斯功勋战机。

两架“王海座机”,见证了那段辉煌的战史,也承载了中国空军英勇奋战、技战合一、打败强敌的精气神。

1984年7月,中国军事代表团应邀访美。在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会见中,当介绍到时任空军副司令员的王海时,美空军参谋长、四星上将加布里埃尔惊奇而又激动走过来说:“你就是那位朝鲜战场上的王海?我当年在朝鲜就是被你们打下来的。”王海对此的回答是——“如果你们再来打我们,我们还把你打下来。”这段战场对手重逢的佳话,似乎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尊严都是打出来的,想要美国人讲规矩,前提是你能打败他。

《感动中国》颁奖辞

在朝阳下俯冲

迎着西风开火

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

疆土的坚盾巡天卫国

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

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

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王海

尾声

2020年8月2日,王海将军走了,留下了一段精彩的战史传奇——从一个飞行员到战斗英雄,最后成长为中国空军司令员。无论什么时代,这也是一个热血励志的人生传奇。

随着歼-20、运20等战机的入列,中国空军的传奇,注定还会继续下去……

人物小传

王海,山东威海人,1926年1月生,1944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6月参军。在抗美援朝空战中,王海共击落击伤敌机9架,先后荣立过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被空军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他所带领的“王海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击伤敌机29架,荣立集体一等功。志愿军归国后,王海先后任师长、副军长、空军司令部军事训练部第二部长、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司令员等职,在人民空军发展、建设、壮大的历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1988年9月,王海被中央军委授予空军上将军衔。

(完)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篇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扶贫一线的青年干部更应该学习先进,发扬模范精神,坚持在最艰苦的地方,扎实推进工作。

要带头反哺社会。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青年干部要心系贫穷落后的地方,应义无反顾投身党的脱贫事业,坚持在贫困地区履行职责、奉献乡亲,乐于在最艰苦的地方奉献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展现青年干部风采。黄文秀是山里的女娃,走出去还要回来,在百坭村,黄文秀找到了施展学识、建设家乡的舞台。当面对暴雨之夜可能遭遇的危险时,她连夜赶路丝毫没有迟疑。就像当年,她十年寒窗走出大山,毕业后又义无反顾地回到大山。在黄文秀的心里始终装着的是乡亲的安危,用实际行动诠释出一名青年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要敢于涉险滩、走泥路。脱贫攻坚是新时代的长征路,要把每一步都走踏实,无论多么艰苦都不能忘记初心,都要担起使命,永远走在最前列,“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黄文秀说:“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我们要坚持走进群众,扶贫一线青年干部担当着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要敢为人先、勇于开拓,思想上少顾虑,行为上更大胆,以一份冲劲和朝气,在脱贫战场上敢试敢为,真正做到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篇4

今天我们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我很深的感触。每一个时代的页码上都站着一位我们的主人公,往下一页传递着“信”与“真”这两种质地机器坚硬的情怀。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情感更是弥漫着一丝真情的气息。深深呼吸一下,似乎它能深入到每个人的心坎里,沁如心脾,久久回荡着。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要有隐形的翅膀,发挥出自己的能量,创造奇迹。我想,真正的感动,的确伤感,可是它补心,并且化作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勇气。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能触碰你内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但是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善良坚强的活着。你,也就有了更多向前的勇气。

其实我认为,生活中,有太多太多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有了他们。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无法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也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中国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将越来越好!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一种充实感,支撑着自己。让自己受到洗礼。

这,正是感动的力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篇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激励我们要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守初心,担使命,展现新时代新青年新担当新作为。

2016年的她,刚刚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放弃了大城市优渥的生活和工作机会,依然选择回到家乡,回到百色老区工作。2018年的她,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前往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活跃在脱贫攻坚一线。2019年的她,永远定格在30岁,留在了人生最美的年华。黄文秀同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章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

命,前行路上,总有优秀的人因为一种力量敢于奉献、甘于坚守。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不缺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人;缺的是以民为本、含身报国的人;缺的是以不忘初心、驰而不息的精神状态,以实字当头、以干为先的奋斗姿态,干事创业的人。黄文秀同志不忘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不畏艰难,迎难而上,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尽绵淳之力。作为青年人,我们要学习她青春奋斗、回报乡土的为民情怀;要学习她饮水思源,反哺家乡的赤字初心;学习她心系群众,公而忘私的使命担当。要做黄文秀式的青年干部,能主动肩负新时代赋子的使命担当,把自己的理想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忘为民初心,牢记时代使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是国家的来,也是世界的永来。一代人有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站在历史风口浪尖上,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以“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韧劲,以“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魄力,以“气可鼓而不可泄”的坚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追感,做一名勇于担当、甘于奉新的弄潮儿。

推荐访问:观后感 颁奖典礼 中国十大